人活在世上,就要食人间烟火。可眼下的日子是那么纷乱、嘈杂,烦躁、焦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没有污染的食物,闲静的心情都成了梦境中的奢望。在这里把从LOFTER採辑的光影和自己的生活随笔搭建成小木屋。作家王心丽选编的LOFTER新载体杂志(寻找与实践之三)。

· 支 点 ·

夜深了,这几天睡眠不好,总是睡下两个小时就醒来,想想生活,想想生活环境,想想昨天前天去年前年,想想明天后天大后天,真的满心焦虑,希望越来越渺茫,连空气都是沉重的,没有半丝丝深夜的清凉。我的资源转换通道眼下只有一根光纤线。要在这根被阻、被堵的光纤线上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难度很大,日子一天天地过,再这么耗下去,真是蹉跎岁月!往后这碗饭怎么吃?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通道和路径垄断,焦虑也像眼前无边的夜色。当然现时代谁也不可能一手遮天。空隙还是有的,但代价是昂贵的。长篇小说因版权问题(对著作权人极其不利)目前必须横盘 。

 前些日子宁文老弟送我一套民刊《开卷》十五年精选共五卷,书中收集的大多是前互联网时代的文人生活 (但是我写的一些篇章不在精选内,宁文没说,我一目了然,包涵着)书事风雨,忆旧随笔,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砂红的封面,烫金书名,典雅温暖。叠放在一起厚重,读起来悠闲。把多点的真实的记忆、片段经历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个体化叙述汇总成一个时代的真实面目夹在书页中,供后来者闲时翻阅、考证、回味、思辨。宁文老弟为了这套书的推广,东南西北做活动,酷暑天也不歇息,实在辛苦。卖书还要搭上文人字画布展,以烘托开卷阅读氛围。当然也可这么解释:因为当下社会失去了自然的文化氛围才需要刻意制造氛围。这套书是有固定作者和读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读者是可知的人群,这些都是《开卷》办刊十五年的文脉、人脉资源积蓄。未来的读者也基本锁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学者这一层面。宁文老弟还是希望多推广一些书,拓宽读者层面。坚持十五年,积淀十五年,奔忙了十五年,实在太不容易。

 我的情况和《开卷》明显不同,眼下只有一根光纤线的出路。我做不到四处为新书做活动,也不能这么费心。耗神、耗体力、耗心情,伤元气,临了耗掉的是生命时光和灵感。我的读者只对书而言,是一种单向收受。我对书的读者是未知的,现在是这样,从前也是这样的。我的读者群在哪里?不知道,未知。人数大概是我的所有作品的总印数乘以10。他们在哪里?近来他们的生活还好吗?还读书吗?当然还有网络上的1999——2015的读者群,他们分布在哪里?未知。那年谷歌搜索曾让我对自己的读者已知,随即不知什么坏人、小人破坏去掉了地图, 之后全部被屏蔽,我又回到无所知。

 最近每期的《文学报》《文艺报》都浏览,我觉得自己的想法、看法已经走得很远了,无法回到这个点上和中国当下文坛上的文学同步起来。我想,我的读者99.9%不会是这两报的读者,必须是这样的。我必须重建自己的读者群,依然是未知的。我的读者也不会是受某某评论家学者的认可而阅读的读者,他们应该也必须是自发阅读的人群。

 回过头来说“草丝“,分文无不说,自己付电讯费在“草丝”里写,付费分享。就这样也不得聊生。今年以来连连遭举报,以往年份写的一些内容被警告屏蔽删除。这是今年中国的新常态。真是残酷,无情的黑手要断掉我等本来已经很微少美心情,这就是生活现实。生活的变化,时代的更替,某一天是看不出来的,日积月累日子长了就明显感觉到。草丝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稀薄,土壤越来越贫瘠,但是不管环境怎样,做骆驼草也要生长。活着才是硬道理!

 需要为自己选择一个从未驻足的出版社,用新的路径,新的面孔,新的姿态,新的关联,两条腿走路,多条腿走路,从各个不同的点面相连接,相链接。当然只限于随笔和图片。几年来LOFTER 积淀了很多资源,把LOFTER 的资源加上我自己的资源,整合起来搞!人的思想是有光辉的。(文/王心丽)

       

评论
热度(3)
©草丝的日子 | Powered by LOFTER